“惊蛰”节气的饮食与疾病预防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就这样如约而至。惊蛰,古时亦称“启哲”。气温忽高忽低,是惊蛰期间的天气特点,极易引起感冒等疾病。因此,惊蛰节气,预防疾病和养生需并重。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开始频繁。此时,“春捂”不能忘,保持微微出汗,以帮助抵御渐退的寒气,有助于气血流通,顺应阳气的升发。惊蛰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惊蛰时节的饮食调养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中医专家腾劲松曾说,春季饮食调养要注意投脏腑所好。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花生、虾仁等。但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红枣粥、山药粥、芝麻粥等。
此时养生,护肝显得尤其重要,要防止“肝火上升”。 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利水祛湿、健脾补益作用的汤水或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中医有“肝主目”之说,即肝脏和眼睛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当人过于劳累或者心情抑郁时,都会伤及肝脏。而肝一旦被伤,就会让眼睛觉得干涩、困乏等,所以有的人工作劳累时还会出现眼睛酸胀等。所以,正确地晒太阳,可以帮助我们补充身体的阳气。
惊蛰节气虽已回暖,但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所以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留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惊蛰后,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虽然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阴寒未尽,冷空气较强,气候变化大。所以,为了抵御渐退的寒气,人们又提出“春捂”。惊蛰节气要注意预防多发疾病。
1. 防感冒和流感
惊蛰时节,早晚温差大,阴雨天气多,乍暖还寒很容易导致感冒和流感,所以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使自己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日常的保暖也是十分重要的。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盐水漱口;用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服用。
2. 预防肠胃病
惊蛰时节,万物苏醒,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所以在饮食上就要注意卫生,不要吃生冷食物,加热后再食用,还要注意个人卫生。 3.预防“旧伤复发”
所谓“旧伤”,指的是以前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的扭、挫、跌伤及手术后的损伤。这一时段气候多变,造成损伤组织血液循环、压迫和刺激,中医称之为经络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预防方法是适度的动静结合,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活气血、通经络。另外要注意身体局部的保暖,也可进行局部按摩保健,口服一些通经络的药物等。
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气温变化大,老年人的血压也会明显波动,容易诱发心肌梗塞、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老年人还要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系统体检,如出现突然眩晕、头痛、胸闷、胸痛等不适表现要及时就医。
4. 预防过敏症
对于那些有花粉过敏症的人这个季节就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随身携带一些过敏药物,以防不时之需。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